“有条件一定要让孩子看世界,让TA对生命充满热爱”一位学霸妈妈的真实感悟

谁也没有想到,2020年的开年会是这样的场景,刚立下的flag马上就倒了!
最先倒下的flag就是今年的带娃旅行计划。
随着开学一再延迟,孩子们还不知道命运送给他们的plus版寒假已经暗地里被标注上了价格——周末和暑假补课。我们作为父母的也不得不调整今年的带娃研学的规划。
作为一名9岁孩子的老母亲,偶尔看见娃站在阳台上,眼巴巴想要出去玩。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——宅家“假装旅游”,与他一起回忆起之前的一些旅游经历。
还别说,从7岁开始,他已经开始独自跟着老师去看世界了,几年时间已经游历了很多的国家和城市。
很多人问,为什么要让娃去看世界?因为,只有在不断地行走中,孩子才能开阔眼界,培养兴趣和能力,更好地把握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。
走出去
世界不止一种语言交流方式
“如果你现在是在英国,你想要去剑桥大学,你会怎么问路?”
“我会找一个看上去是当地的居民,有礼貌地请教:Excuse me, how can I get to Cambridge University?”
宅家学习,不能出门,我和孩子经常会做这样的练习:假如我们现在在哪里,想要做什么,怎么办?
在“假装旅游”的过程中,我看到了孩子的主动思考,以及积极探索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。
而这一切,都是在这两年的看世界中锻炼出来的。小的时候,孩子很敏感,不愿意与陌生人沟通,遇到一点点事情就哭着喊妈妈。
在他8岁的那年寒假,我给他报名了树童看世界桂林营。那是他第一次单独出门,拖着小小的旅行箱。头两个晚上,他在跟我打电话时都哭了。然而,在接下来看世界的课程中他开始变得独立,变得坚强,慢慢地与同龄人打成一片。
后来在一次次的看世界过程中,他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,开始变得不再害羞。他会主动开口跟外教聊天,询问的时候会用Excuse me和Thank you,学着用简单的英语交流。他也会跟来自不同地方的小伙伴玩在一起,相互学习,也尝试着理解他人。
每一次的短暂的看世界之旅,对他而言都是一种锻炼。他发现了外面世界的不一样,有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,有不同的为人处事方法。即使旅程结束了,回到家中,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多的进步,它变成了孩子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之一。
帮助孩子
找到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
有时候,我和孩子宅家看电视,看到一些纪录片的场景,孩子会说:上次我们在长城上如何如何……我们在国家博物馆看到什么什么……
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体验过了,认知了新事物,记忆就会以某种形式存在于脑海中,变成他的一部分。他们会通过观察、见识、经历去认识这个世界,了解它运行的奥秘,也会借此找到自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对接。
孩子在电视上看到了长城,与他亲身在长城上去一步一步攀爬,跟小伙伴们一起在长城上与外国友人“搭讪”,感觉是不一样的。
例如我说“孟姜女哭倒长城”的故事,他会反驳我:“不可能,上次我们在长城上,老师有跟我们讲过建筑方面的知识,这么伟大的工程怎么可能会哭倒!”
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:答案是唯一的。长辈跟我们讲的道理,我们很少会主动思考和提出质疑。但是我发现,自从孩子看世界多了,他接受了各种文化碰撞后,他学会了逆向思考,他发现答案并不是唯一的,他更愿意去探索不同的答案。
让孩子对生命充满热爱
“妈妈,我今年想参加新加坡夏训营,可以吗?”
“可以,但是,你一个人出国可以吗?我需要你做到以下几点: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每天锻炼身体1小时,收集新加波的一些学校资料……”
每次在商量外出计划的时候,我会趁机给他布置一些“任务”。
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独立面对这个世界。因为要离开父母,首先要确保孩子能否独立照顾自己。
我希望孩子对即将到来的事情有所准备。例如自己主动去查找资料,确保自己在面对不可预知的状况时,心里也会有底气去从容应对。
我希望孩子更多的是去感受、去爱。他可以在徒步5公里的时候,认识到一个人的心理韧性可以突破身体的极限;他可以在自己亲手搭建的帐篷里,不觉得苦,看着满天繁星,享受当下的快乐;他也可以在博物馆与文物对话,去森林里探险,去澳大利亚看考拉,这一切,都源于他对生命的好奇和热爱,激发他的主动探索欲望。
这些,难道不比让他死记硬背知识点更有意义吗?勇敢地让孩子走出国门,孩子收获的远比你想象中还要多!
当然也很多人问我,听起来简单,可每年都送孩子出国游学,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花费一般家庭怎么可能负担得起呢?
其实,单独送孩子出国当然贵,但如果“抱团”就能大大节省费用。
树童游学俱乐部正在招募会员,给孩子制定了十年十国的游学计划,每年无条件领取16800的游学助学金,基本上等同于每年免费出国游学!
童粉美妈慧
戳我


招商热线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