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输不起怎么办?两个技巧提升孩子抗挫力!
做爸妈的,一定都很熟悉这些场景:
孩子玩游戏输给了大人,立即发脾气说你赢的不算;
考试没有拿到理想的成绩,挨了批评,第二天吵闹着不肯去上学;
英语单词难发的音,练了好几次还不准,就扭头不愿意再开口说。
其实,这些都是孩子输不起的表现。

抗挫力,优秀孩子的必备品质
如果孩子从小就输不起,一不如人就大发脾气,长大会怎么样呢?
斯坦福大学自杀案件、脸书华人员工跳楼事件,这些惨烈的事件或许能给我们一些警醒。家长在唏嘘不已的同时,也受到一点启发:
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,家长除了尽力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,培养兴趣爱好之外,也不能忽略培养孩子的抗挫力。

为什么孩子输不起?
输不起,反映了孩子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。
大约在两岁左右,孩子就开始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不同,了解周围环境的运行规则,逐步产生基于″自我中心化″的评价体系。
孩子会期待大人对自己的积极评价,从而巩固自我意识。于是,就产生了不想输的心理。
影片《千谎百计》中,妈妈希望女儿在比赛中夺冠,但女儿只拿了银奖。
女儿很高兴,上台领奖满是喜悦;但是妈妈不满意,冷着脸离场。她几乎崩溃。
很多时候,孩子并不怕输,怕的是家长对此事的态度。
曾经见到乒乓球比赛现场,有个孩子打输了,边哭边发脾气表达不满。
他的妈妈走过来,第一句话居然是:″自己没本事赢,哭有什么出息?″
输不起的孩子,背后都有一个输不起的家长。

怎样提升孩子的抗挫力?
孩子出现输不起的心理,这是很自然的情况。
家长不需要否定孩子,更不用心生焦虑,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引导。
我们都习惯把孩子捧在掌心,总是在孩子受挫时,积极伸出援助之手,或者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处理,错过了感受挫折的机会。
直接夸奖:″哪里有输啊?我们家宝宝最棒了!″片面夸大事实。
传递遗憾:″真可惜呀!宝宝差那么一点点就赢了!″映射孩子的负面情绪。
无论是夸大事实还是传递负面情绪,让孩子错过感受挫折的机会。
这时候,我们最应该做的,就是给孩子一点时间,让他在受挫的情绪里面调整心态,如果他想哭,陪伴他,为他拭去眼泪,就足够了。
孩子在与挫折共处的时间里,获得自我察觉和消化情绪的能力,逐渐提升受挫力。
感受挫折当然不够,还得教孩子如何应对。
挫折乃人生常事,从每一次挫折吸取教训,积极视角看待挫折,转化为人生经验,才是提升抗挫力的关键。
孩子一向觉得自己数学很优秀,平时课堂举手回答也很少出错,但是第一次单元测验,出人意料地不理想,一路哭着回家。这时你怎么办?
第一步,首先妈妈要抑制自己想安慰他的心,给他一点宣泄情绪的时间。
第二步,帮助他分析原因:
″你看,这张试卷,你错的部分都是简单的题,这些难题你反而做对,说明你不是因为笨学不会数学,只是有一些基础知识漏洞而已。″
比如孩子学轮滑车摔倒,蹭破了膝盖,想要放弃。
第一步,首先妈妈忍住心疼孩子,扛车带娃回家是绝对不行的。
第二步,帮助他分析原因:
″你看,这篇我们刚刚骑过的小道不太平坦,你摔倒是因为一个小障碍物。你下次骑的时候就要记住绕过这个地方。″
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。
孩子手工作业做不完,心情烦躁,千万不要怕麻烦亲自操刀,完成任务凑数。这时候哪怕跟老师多争取一天时间晚交,也要陪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让孩子动手独立完成任务。
两个步骤,总结起来就是:
建立他人意识,消化受挫的负面情绪,学会不怕输;
反复尝试,明白输赢不是关键,从中得到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。
芬兰教育界有一句名言:
我想我们错得很离谱,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关于赢。而哪些所谓的赢家,其中一些是世界上最大的失败者;那些失败者,则是伟大的赢家。
完全不计较输赢很难,但如果家长教育孩子从输赢中寻找其他自我价值、实现抗挫能力的提升,整个世界就会豁然开朗。

福利时间
想要孩子成为高能高分的学霸吗?
扫一扫下方二维码
免费领取一节PRT国际英语体验课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