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国最怕听不懂,可我在澳洲全英交流,一不小心成了“学霸”!
抚摸袋鼠和它来个亲密约会
在营地修读专业英语课程
在寄宿家庭感受异国风情
手绘土著艺术品“飞去来器”
结识全球精英收获国际认可“证书”
树童看世界
澳洲研学营
树童看世界澳洲研学营行程过半了,在全英文浸泡的环境下,孩子们感受到了什么,收获了什么? 研学导师聂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发来实时播报,让我们一览最真实的澳洲研学。来,跟着童小编一起探营吧!

独立从出发开始
独立完成入境卡与空乘交谈取餐
1月20日,孩子们搭上了飞往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飞机,从出发开始,带队老师们就着意提升孩子们的英语能力及综合素养,尽可能让孩子更独立自主。

在飞机上,孩子们便领了第一个任务——填写入境卡。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填一张英文的入境卡,通常老师会帮学生代劳,但这样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。所以这次,老师仅提供参阅模板,让孩子们进行信息填充。很快,孩子们便已填写完毕,虽然并不是非常完美,但是他们的书写和认读能力都非常的棒,最后入境卡均合格,孩子们也全部顺利入境。

在晚餐时,空乘成员用英语与孩子们交流。因为14名孩子基本都在树童学习,口语交流能力都不错,只是平时可能缺少真正的国外场景练习,这时便正好有了发挥的舞台,他们都应付自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晚餐,没有举手请老师来帮忙。
不仅如此,孩子们在过境时整齐有序,主动看英文指示、自主完成托运手续,严守当地系安全带的要求, 表现得自信大方。
没让娃出一次远门,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居然可以这么独立!孩子游学最考验谁?更多的是家长,从出发前的千叮万嘱、担心孩子不适应,到看到孩子既玩得开心又得到了锻炼, 营员家长张耀东的妈妈不禁刷圈:“我能给你的是自由的天空,至于怎么飞,飞多高全凭你自己导航。”
▲妈妈的分享
学霸养成之旅
跨国课堂飙英文DIY “飞去来器”
与普通游学团不同,本次研学的营地是澳大利亚联邦注册认可,黄金海岸运营时间最久的国际语言学校(AICOL)。学校为赴澳进修英语的学生开设多种课程。在这里,孩子们进行分班测试后, 便由专业的外籍老师授课。
第一节课,树童的学生就得到了外教Peter的一顿夸。老师提议来玩一个Verb游戏,孩子们一开始都不知道“Verb”是什么意思,林智鸣脱口而出:“是动词!”,“Very good!”Peter为词汇量丰富的他点赞。



Peter:“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?”
朱邺华:“My favorite singer is Adele Adkins(阿黛尔·阿德金斯).”
当Peter抛出“喜欢哪个歌手”、“喜欢什么食物”等问题时,张耀东、曾焯毅、吴浩贤基本都是对答如流,尤其是曾焯毅同学,富有逻辑性的流利英文征服了Peter,成为班上接受老师提问最多的学生。

艺术课也很有意思。
课堂上,外教Jame抱着一大堆画笔、颜料、桌布等进了教室。
他先是为同学们介绍了澳洲的本土文化,澳洲的地图、各区的分布、 有哪些类型的动物、土著人是怎样的,什么时候有了第一批殖民者等等。
然后拿出了一个像回力镖一样的器物,让孩子们DIY 。
这一物体叫“飞去来器”,最早是澳洲土著发明的狩猎工具, 悉尼奥运会的原会标便是据此设计,现已成澳洲颇有代表性的艺术品。
孩子们开动脑筋,在木板上勾勒描画,配上星星、蚂蚁、脚印、 蜥蜴、水滴等图案。画完后进行喷绘,作品便神奇地诞生了。
一节艺术课程即让大家领略到了当地文化艺术的奥妙,以及自己动手创新的乐趣。
一周的课程结束后,同学们都拿到了营地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。这些受国际认可的证书,也将助力同学们将来的国际名校申请。






文化素养之旅
感受最地道的澳洲风情
澳洲是悠闲、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,其独特的历史、文化和环境培养了澳洲人粗犷、独立、坚韧的性格。本次看世界研学采用半天学习、半天活动的移动课堂的方式,让孩子们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、自然、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等五大领域。

营地课堂的设计非常好,上午先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澳洲本土的动物习性以及它们的特点, 下午便带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近距离考察。你们知道为什么袋鼠是跳着走路的吗?
“袋鼠在很久很久以前是用四条腿行走的,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生了火灾,袋鼠被围困在火中。它的前爪被烧伤了,为了脱离困境,就只能用尾巴和后腿往前不停的跳,终于跳出生天。之后他再也不能用四条腿走路,就变成了今天跳的方式。”老师说起了一个故事。
在国内几乎没有机会抚摸袋鼠,只能在动物园远远地看一眼。但是在这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。途中,孩子们看到一群袋鼠在草地上或坐、或躺、或跳,并任由人拍照抚摸喂食。孩子们一开始兴奋、又有一点小怕,不敢去靠近袋鼠,直到看到其他游客的拍照示范,便逐渐战胜了内心的恐惧,与袋鼠来了次“亲密约会”。
此后,孩子们还去了布里斯班博物馆、华纳电影世界等地,以全新的视角去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。
品格提升之旅
入住寄宿家庭提升跨文化理解能力
本次研学,14名学生分别入住7个当地寄宿家庭,并充分利用进餐的时间进行深入交流。
其中有一对退休老夫妇,因为男主人手臂受伤了,70多岁的老奶奶驾车接孩子。热心的夫妇俩带孩子们参观了花园、厨房和每一个房间,教他们怎么使用浴室、使用厨房、去哪里喝水、去哪里找插座等;更有一个家庭,为了照顾好中国的孩子,甚至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交付给自己的朋友照看一周。
而每天的晚餐和早餐时间是孩子们与寄宿家庭交流的机会,也是孩子们运用英语实践对话的机会。由于此前孩子们都上过想着说课程,习惯就某个主题用思维导图进行大段对话,所以在寄宿家庭也表现不俗,能与滔滔不绝地聊天,不仅了解了不少澳洲的文化,也把中国故事告诉了澳洲的爷爷奶奶。
让童小编想不到的是,澳洲的伙食竟成为了孩子们的心头好。
本来担心孩子们不习惯澳洲伙食,来自香港的Monica老师特意带大家来到商业区的广东餐馆吃饭,以为孩子们尝到家乡的食物会很兴奋,结果却是:有些孩子没吃几口就饱了,菜剩了一堆。孩子们说:“澳洲寄宿家庭的饭食好吃,尤其是晚餐,比家里的都好吃。”
在最后的问卷反馈上,孩子们都给学校和寄宿家庭贴上“零差评”“完美”的“评价单”。


接下来几天,孩子们将去往悉尼歌剧院、深访悉尼大学、游览悉尼水族馆,继续期待,他们的蜕变吧!
福利时间
孩子研学回家后有什么变化?文末留言告诉童小编并转发该文到朋友圈,集齐88个赞,即可获得100元树童币!
文字:八毛 编辑:小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