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出去!别让自己的世界只有三室两厅
前段时间微博上的冯钢事件,刷爆了话题。起因是这位浙大教授、社会学家,公开歧视女性:
国内混学位的现象确实比较普遍,但一位学者,单拎出“女生”来说事,显然忽视了问题的根源:女生因生理特性受到社会家庭婚育的压力阻力更大,受到社会评价影响也更大。
关于“女生读书无用论”、“女人就要结婚生子”的言论,我们听的不少了,但由一位高等学府的教授,一位社会学家说出口,实在让人更感心寒。
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女性更艰难前行的时代。
你想要做你想做的不容易,你想要拒绝你不想要的,更难。
谨以此篇,献给所有奋斗在树童的姑娘们。
“一定要走出去”
今年是卢顺霞Kathy在树童的第14个年头,从04年的教学老师,到如今区域副总,用Kathy的话说,是“一路都比较顺利”。
树童是少有的、积极鼓励员工成长的开放环境。
在其他地方,一个小职员是很少言明自己要逾越上司的,但在树童,每一个老师都清楚,要升到更高级别,可以怎么做,树童有着最健全的晋升机制。
当时Kathy毕业于邵阳师范学院,2003年树童校招,Kathy投了简历,过了面试,刚过了大年初三就来到树童广州总部参加培训的她,心想,终于走出来了。
无论去哪,都不要再回邵阳了。
Kathy到广州总部参加培训之后,分到了惠州分校。刚到惠州那天,下着细雨,Kathy拖着自己的行李跟着老老师来到了宿舍,紧接着又是紧张的培训,通过了培训之后,才通知Kathy可以带班了。
“印象最深的是第一个月培训期拿了590元,素质基金扣了10元。第一次拿正式工资,金额不多,但我拿着那几张毛爷爷,觉得自己好富有。可能是工作,让我对未来有了希望和憧憬。”
Kathy说得很淡然。当年同一批培训的50来人,通过培训后上岗的,只有3人。
“两年升为研训小组长”
说起04年到06年的时光,Kathy说:“这段时间是我在树童最怀念的日子。”
Kathy体会到教师这份职业最单纯、快乐而又充实的一面,尽管当时有很多老师因为严格的要求和筛选制度离开了,Kathy依然坚持了下来,每周都在惠州不同的学校穿梭,上课。
“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。就是认真,踏实的做着教学。”
Kathy爱上了树童和教师这份工作,但是家人希望Kathy回去,回去当公办老师,妈妈给Kathy打电话,说已经给她报了名,让她赶紧回去考试。家里两个女孩子,家人希望她们都在身边,如果都能去公立学校当老师,就更好了。
Kathy回去了,告诉妈妈考不了了:“毕业证忘记带了。”
先斩后奏对Kathy无效。
“我说你放心,我在外面会自己努力的。我这么跟我妈说的,后来妈妈就再也没有提过让我回去这件事了。”
妈妈知道Kathy性格,定了就不会回头了。
凭着努力,Kathy在两年内成为研训小组长,带的班级学业成绩优异。
“也要感谢惠州老一批的老师,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的教学教研和教学管理办法。”
“三年升两级”
紧接着,积极进取的Kathy担任了惠州的教务长。
“这是个完全的教学管理的岗位,除了教研之外其他教务管理,排班,仓库等都管。” Kathy开始接触管理岗,从原来的教学老师,变成管理教学的,这样的身份转变让Kathy对接下来的学习感到兴奋异常。
如何去做指导,如何做管理,Kathy依旧淡然的一句话而过,似乎努力把自己的能力与岗位匹配,是她应该做的,而不是值得大张旗鼓的炫耀。
“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学习成长期。”Kathy和校长张总、Mr聂都配合得很好。
Kathy收获更多的是友情。那一次,年纪轻轻、又无比投入工作的Kathy生了病,在办公室病痛发作,同事们手忙脚乱把Kathy送医院。生理上的病痛、孤身一人在他乡的寂寥叠加、放大,本是非常难过,但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让她幸福得流下热泪。
“因为他们让我学会珍惜友情和懂得感恩。这是远远超出工作和报酬之外,最珍贵、金钱所买不到的东西。”
随着学生规模不断扩大,教学管理也更规范化,各分校教学部分部门细分,Kathy接管了学生数最多的小高部。
“有了这么多年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的积累,这时的我就是等着能这样一个能发挥自我的机会。”
Kathy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岗位已经匹配上了,接管的时候很顺手,没有她搞不定的情况:“下面也有一帮能干、可爱、有朝气的同事。”
2009年年终的时候,Kathy带领的小高部成绩耀眼;文娱上,又在年会文艺汇演上夺得夺得公司第一。
“外面的天大着呢”
2010年的时候,Kathy做了一个选择,改变了她职业生涯:转市场部。
“其实我在教学部做的很平稳、顺手,工作挺安逸但没有多大工作激情。我的感觉是教学部这样基本也到头了,我还年轻,还想在职业生涯中有更多的挑战,正好有机会,我选择转市场。”
转岗对于完全没有准备的人,是一道坎,对于在日常工作中,就主动了解其他部门工作以便更好配合的Kathy而言,这只是在前人基础上,延续,优化而已。
“以前配合市场部工作的时候,除了做好自己要配合的那部分,还会留心他们那部分的工作。”
这使得Kathy一接手市场部,就能做到无缝对接,业绩亮得耀眼,最好的业绩达到了121人的月度招生人数。
“从教学转市场,我没有后悔过,没走过,怎么知道沿途的风景有多美。”
13年,Kathy调去广州总部半年,任职总经理秘书。从惠州到广州,Kathy见识到了更多更广知识领域,也认识到了更多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。
“我以前自我感觉好着呢,来广州以后,我就不好意思了。外面的天大着呢。”
“没有1间教室空着”
调任结束,回到惠州后,Kathy担任了惠州滨江两个校区的总监,既要负责课题实验发展部的工作,也要继续市场部的工作,担子更重,但也让她更兴奋:这又是一次绝佳的成长机会!
Kathy既有着湘妹子的利落,也有南方姑娘的耐性:“我感到了压力,越这样,自己就越要稳住,事情一件一件的做,一点一点解决。”
当中的艰难也许只有Kathy自己清楚了。她一向不喜欢对细节的所谓“努力”“奋斗”多做解释,她的坚韧让她宁愿独自享受其中的折磨与成长,她是成长于此的。
如今树童英语做到了惠州第一。童小编周六早上来到滨江校区的时候,18间教室,没有1间教室空着。我们在Kathy的小办公室里聊着,中午放学的孩子在外面唧唧喳喳,快乐的云雀们。
“每每有新的品牌入驻惠州,猎头都会给我打电话。但是你想啊,还能有比树童更大的发展空间吗?我陪着它发展到今天80多家校区,就还会陪它开到海外去。”
“当老师好,当培训机构的老师更好”
已经有两个女儿的Kathy,说起对孩子们的期待时,柔软了起来:“她们想做什么都可以,做老师也好,当培训机构的老师更好,你不觉得我们的老师都很自信吗?”
“公办老师也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,但环境有限,资源有限,很多想法都不能落地,她们会有很多苦恼,很多不能施展开。”
Kathy希望她的孩子们自信,希望她们有特长,别的家长把孩子送来树童提升成绩,Kathy却不那么看重成绩。
“一个班里50多个孩子,肯定有优良中差,这是事实,也是现状,所以孩子如果成绩太差,我也不会强求,就会考虑孩子还能做什么,考虑孩子未来的发展,毕竟名牌大学不是唯一出路。” 而对于家长把英语当做拿分科目的态度,也是Kathy和树童一直在致力改变的:“英语是一种技能,是通向更广阔世界的通行证,也就是说,学英语是为了拿来用,拿来做事的。”
“全职妈妈?绝不考虑”
女生要有自己的工作,这是Kathy从小到现在都坚持的观念:“女生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,不是说事业这么大的概念,不然会跟社会脱节。”
Kathy也遇到了理解她工作的先生,当然更重要的是,两人相互理解。
在媒体工作的先生,经常由于突发事件要去外地,比如会去西藏待一周,汶川地震的时候就待得更久了,Kathy也不会说,你怎么还不回来,怎么是你去,别人不去;Kathy休息日见客户的时候,先生也不会说,怎么难得休息了还要工作,怎么不带带孩子。
今年国庆,Kathy和树童的十年老朋友一起去了欧洲,亲眼去看不同,开眼界。
“我们总说,要把孩子打造成世界公民,首先我们就要成为世界公民,走出去,看世界。”
回家当全职妈妈照顾两个孩子的念头,从没有过。
Kathy陪着树童一次次的转型,陪着树童从十年前在学校扎根的“第二课堂”,转型为现在的“英语培训专家”、“留学规划专家”,“变”印在树童的骨髓里,也融入Kathy的血液中,她见过固步自封的品牌是如何消亡的,她不怕上了年纪,只怕自己的世界只有三室两厅那么小。
对于刚加入树童的新老师们,Kathy也不会拿自己的经历给她们打气,她实在太明白这些姑娘们需要什么,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鸡汤,而是用切实可行的方法,指导她们如何一步步去胜任眼前的工作。
能胜任自己工作的姑娘,才有自信面对生活啊。
名师就是这样诞生的:
树童英语教师流动率不到10%,
满十年以上老师达到20%,满五年的达到40%
PRT英语教学理念和产学研模式
是每个老师心中最温情的小情人,
滋养着老师的情怀和生活!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