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读英译古诗《鹊桥仙》,七夕寻觅牛郎织女星!
东方情人节VS西方情人节
之所以有两个情人节,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。
西方情人节,2月14日,起源于基督教,古罗马暴君为征召士兵而禁止婚嫁,一位叫做瓦伦丁的神父为人秘密举行婚礼,最后处死。
为纪念公元170年因爱牺牲的教徒瓦伦丁,其忌日定为情人的节日。男女在这一天互赠玫瑰、巧克力与贺卡等表达爱意。
东方情人节,即七夕,则源自东汉时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,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”。
如果说西方情人节是男女共同的节日,那么在东方情人节,男女定情只是副产品,这一天更像是女孩子的盛会。
拜织女、穿针乞巧,七夕原是“乞巧节”
七夕乞巧习俗,起源于汉朝。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具习之。”
七夕这一天,少女们约上闺中姊妹、密友,在月光下摆上一张桌子,置茶、酒、水果、五子等,鲜花束红纸,花前放香炉。
大家斋戒沐浴,围坐在桌前,以五彩丝线穿针,比谁穿得快,赢者为得巧,输者为输巧。
入夜,则一面吃着瓜子、花生,一面朝着织女星,默念自己的心事,盼望嫁得如意郎君。
英语翻译七夕诗词,别有韵味
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,是英语学习中不得不掌握的技能。
广州外国语学校小升初考试中,曾出题翻译古诗《春晓》。可见古诗词双语翻译,是不可绕过的一环。
其实,用英语翻译七夕诗词,别有一番韵味!
上下滑动查看更多↑↓
七夕,不应该仅仅成为年轻人恋爱的盛会。
更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传统民俗节日:今晚,我们可以邀二三好友,置上一桌瓜果,观星河灿烂。
或是一人对月遥思,也别有意趣。

